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失信案例
机票被“退高买低”,卖掉诚信能“飞”多远?
发布时间:2024-10-14  |  专栏:失信案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近,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同程旅行平台购买机票时,已经出票的机票,在消费者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私自退票,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重新购买的低价票,并且差价“不翼而飞”。将他人订购的机票“退高买低”,无非是为了赚取差价。作为第三方平台,同程旅行如此操作,既违背了诚信原则,也践踏了契约精神。

网络平台售票,作为线下售票方式的延伸,必须坚守契约精神,“货不对板”孰不可忍。“退高买低”大搞坑蒙拐骗“戏法”,把诚信按在地上摩擦,罔顾市场经济规则和法治精神。正如有消费者声讨,“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用我个人信息进行退票买票的操作,并且有利润空间,他们等于私吞了差价”。可见,暗箱操作的“退高买低”,不仅赤裸裸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涉嫌侵犯他人的信息安全与隐私。如此“退高买低”逐利,不禁让人想问,卖掉诚信还能“飞”多远?

诚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耍“小聪明”,将消费者订购的机票“退高买低”,企图越过消费者自身让其“被选择”,看似没有影响旅客正常出行,实则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权,破坏市场秩序。故此,相关监管部门要履行相应职责,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倒逼类似“退高买低”现象偃旗息鼓,让第三方购票平台自觉维护诚信理念与市场环境。

“流动的中国”容不下“挖诚信墙角”的行为。乘飞机出行是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实践,更是寻觅“诗和远方”的优选方式。莫让“退高买低”逐利的不诚信之举,阻碍群众追梦旅行的脚步。立起诚信界碑,让诚信“伴飞”,才能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分享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红利。


大江网|2024-10-14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