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失信案例
为什么你总被骗?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5-04-27  |  专栏:失信案例

近年来,总有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利用“空壳公司”等实施非法集资诈骗。许多受害者若能在投资前简单查询企业信用状况,就会发现这些公司早已因“失联”“年报异常”等问题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为帮助大家擦亮双眼,公安机关特整理以下“避坑指南”,教你快速识别问题企业,远离骗局!

一、为什么要查企业信用?

1.风险预警:经营异常、行政处罚、失信记录等均是企业信用“污点”,可能暗示资金链断裂、违规经营等问题。

2.法律依据: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需公示年报、经营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隐瞒或造假将被列入异常名录。

3.防骗关键:非法集资公司常通过虚假地址、伪造资质诱骗投资者,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可提前戳穿骗子的谎言。

二、两大方法查询企业信用,教你初步识破风险

(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方首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官网:浏览器搜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址:http://www.gsxt.gov.cn),认准“官方”标识。

2.输入信息:在首页搜索框输入企业全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点击“查询”。

3.查看结果:看企业名称下是否标注“该企业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信息。

4.深挖详情:下滑至“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栏目,了解异常原因、异常时间、处理情况,若超3年未处理可能已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黑名单)”。

(二)第三方工具辅助排查(如企查查、天眼查,仅供参考)

失信记录:若企业被限制高消费或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坚决远离。

法律诉讼:大量“合同纠纷”“劳动仲裁”提示企业履约能力差。

经营风险:可查看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原因,如“未依照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三、4大“红灯信号”,见到请立即止损!

1.经营异常:因“地址失联”“未年报”等被列入名录。

2.行政处罚:存在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处罚记录。

3.频繁变更:短期内多次更换法人、股东,或注册资本虚高、但实缴资本为0等。

4.资质缺失:金融类企业无相关许可证,属超范围经营。

公安机关温馨提示

投资前、合作前务必查询企业信用,养成“查信用再掏钱”的习惯!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超高回报率的项目必然多藏陷阱!


|2025-04-27
相关文章

上一条: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