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守信案例
五十斤盐 九旬老人70年的还账心愿
发布时间:2020-04-22  |  专栏:守信案例

  阮国烈,九江修水县古市镇冷水井村村民。

  修水县古市镇冷水井村彭家兄弟发现了一套爷爷留下的百年老账本,引发村民集体为祖辈清还欠债。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与点赞。5月10号,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在村口设立一块诚信石碑,镌刻这一段佳话。这让96岁的村民彭祥英十分激动,随着账本的发现她不仅清欠了一笔70年的债务,彭家的善行与村里后人的诚信,更成为教育后人的德育样本。

  事情还得从70年前说起,彭祥英的丈夫阮友生为了帮族人凑钱打官司,从同村彭康林处借过几十斤盐。由于当时家境一直不太好,这笔账没能及时还上。如今丈夫去世20多年了,这些年,彭祥英不断的叮嘱儿女去彭家查询账目,清还欠债,时间过去快70年了,好多记忆老人都已淡忘,这件事却经常和家人说起。

  彭祥英:这笔盐帮了大忙,我们那时候穷得,钱也没有,家里拿不出,家族里又要借钱,要打官司,你不去借点怎么办。彭祥英儿子阮国烈说:借了盐,把这个盐卖掉,变了钱,把这个钱拿去打官司。

  母亲的叮嘱,阮国烈几兄弟时刻记在心里,这几年多次到彭康林孙辈彭利华几兄弟处问起这事。可是,这一来,时间久远,二来,彭利华一家也没发现账目欠条,一直拒绝彭祥英母子的还账请求。

  彭利华说:他说,我爸爸在这里借了50斤盐,我说我不知道,没有看见那个账本。他说他要还,我说不行,没有看见(账目)。

  账目无据可查,彭祥英老人心里却始终惦念着这事。直到不久前,彭利华父亲去世,几兄弟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从一个陶罐里发现了两本保存非常隐秘的册子。打开一看原来父亲封存的是两个账本和一些欠条,这里面记载的是清末到民国年间,邻里乡亲从爷爷彭康林手上借去的不少财、物,这其中就包括1944年,彭祥英丈夫阮友生借去的50斤盐。

  听说彭家找到了账本,彭祥英的儿子阮国烈立即赶来查询,看着账本上清晰的字迹,阮国烈当即还账,帮母亲了了这一份心愿。

  阮国烈说:这个账是帮妈妈了了心愿,给我们后辈四兄弟了了心愿,完成这个任务,也是孝敬父母,也算是报了恩情。

  对于彭祥英来说,清还的不仅是这笔债,更是彭家当年的一份恩情,这让老人心里踏实了不少。

  彭祥英说:父欠债、子当还,为什么要寻着去还掉,要记他的好。

  时间久远,盐的价格已不能类比,彭祥英一家觉得以现在的盐来偿还说不过去,于是与彭利华商量,以10元每斤的价格偿还了500元钱。彭祥英的举动让彭利华几兄弟十分感动。彭利华说:他们一直记在心里,不容易,彭祥英大姐这个人不容易。她没有忘记她这个债务了,她要还,一直都记在心里要还这个债。

  如今,村里有欠账人的后代,都像彭祥英一家一样,跨越三四辈都来还清债务。这段诚信佳话现在更刻上石碑,成为德育后人的样本。

九江文明网|2020-04-22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