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守信案例
【崇尚诚信 守法经营】每天只睡5小时!九江一家人卖菜23年,以诚信经营追梦
发布时间:2020-07-13  |  专栏:守信案例

他们为了保证蔬菜新鲜,每天天没亮就去进货,他们为满足市民需要日落黄昏才收摊回家,他们为市民提供“食”方面的贴心服务……他们就是菜贩。在这个城市中,他们广泛分布在每一条小巷,与每一个市民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接触。而在市民享受服务的背后,菜贩付出了多少汗水,又有多少辛酸不为人知。

今天九江新闻网记者带你走近生活在九江这座城市中,一个平凡的菜贩家庭——方雨林和她的家人。 

凌晨4点:起床进货,一天只睡5个小时

凌晨4点,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方雨林一家人早早起床洗漱,赶着去农贸批发市场进货,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雷打不动。“不去那么早不行啊,去晚了就批不到货。”4点半,随着车子发动的声音,他们迎着茫茫夜色上路,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路上,方雨林说,挑选菜品靠经验。卖菜人能否进到好菜往往比的是谁起的更早、谁更能吃苦。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去晚了,好菜就被“抢”走了。

走进批发市场,凌晨的蔬菜批发市场如战场,卖菜人除了拼时间还要比拼经验和眼力,争取进到性价比高的菜。

“老板,今天西红柿、白菜都什么价格?”方雨林询问批发商们。从挑选最新鲜的菜品、与批发商讨价还价,到摆上摊子供消费者选购,每个细节她都要操心。

天亮前,他们赶回到海扬农贸市场的摊位,家里人早已铺好摊位等候多时,将新鲜蔬菜分类细致摆放好。6点至7点,第一批买菜的顾客就来了。“这个点来的大部分是酒店、餐馆买菜的人”,方雨林边帮顾客挑选菜品边说着。

好不容易忙完第一批顾客,8点多,最忙碌的时刻到来,附近小区的年轻人、老人顺路来买菜。方雨林忙着称斤、收钱、找零,招待来买菜的市民,她的弟弟则在摊位上不断整理蔬菜。对面摊位上,她的父母和哥哥也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中午12点、下午5点,也是一批忙碌的时刻,下班回家的市民要顺路买菜回家做饭。”

对于一天的生活,方雨林总结道:“就是辛劳。天没亮就去进货,一直在摊位忙到深夜。从早上4点睁眼到晚上8点多开始收拾摊位、清点收支,23点多才回到家安然入睡,一天就睡5个多小时。靠着黑白颠倒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一刻也没停下。”

诚信经营:卖菜23年,以品质吸引“老顾客”

“卖菜已经23年了吧,96年开始的。刚入行的时候,也没人教,也不知道去哪儿进货,也不会卖。全部都是靠自己,一点点学习。”方雨林的母亲说道。

1996年,方雨林的父母在国棉一厂开始摆摊卖菜。23年的菜贩时光,他们从一个小小的路边地摊做到农贸市场里的两个固定摊位,从最早的两人夫妻档做到全家两代5人,方雨林说:“诚信经营,是一家人一直在坚持的经营理念。”

弟弟方满意说,为了保持菜好、新鲜,他们每天都将蔬菜分类放入泡沫箱中保存,早上再分类摆放。虽然这样比别人家直接用塑料布盖菜的方法麻烦许多,但能尽量保证菜品的新鲜干净。

他说,现在人买菜讲究品质,一餐吃不了多少菜的情况下,“一次卖坏,人家就不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方雨林摊位上买菜的顾客问完菜价后基本都不还价,直接挑选好称斤买了就走。方雨林说,这是因为老顾客们相信她家菜品的性价比。

在菜品齐全、以质量为准的基础上,她说,我能做到“拉一个顾客,不走一个”。“比如这个白菜,别人是进本地菜,利润高但蔬菜本身不够脆甜。我就进外地的,虽然进价高、利润薄,但是好吃,性价比高就能吸引顾客。卖菜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凭借自己的劳动挣钱养家,现在一家人都在一起,和和美美,赚钱虽不易,但日子过得很充实。”

有时宁可利润少一点,方雨林一家也绝不做坑害消费者的事情。摊子越做越好,也慢慢积累了一些常客,现在仅扫码记录的老顾客就有1200多人。 

记者手记:

在城市中,菜贩和市民生活关系密切,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买菜。城市小菜贩们365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生计奔波、忙碌在各大小菜市场,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改善着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面对艰辛,方雨林一家人靠自己的韧性赢得今天的成就。他们的奋斗历程,正是城市里一个个鲜活个体的追梦过程。(记者 邱明莹/文 吕祥飞/摄)




九江新闻网|2020-07-13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