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清风热线|市水利局上线现场直播
发布时间:2025-06-23  |  专栏:头条新闻
6月19日,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凌志带队做客《清风热线》,围绕直播主题“办好民生实事 保障供水安全”回应社会关切。


【直播主题】办好民生实事 保障供水安全

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凌志: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九江市水利局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供水、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等重点民生事项,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工程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为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一、水资源管理方面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十四五”期间每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深入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全国试点,2023年在水利部中期评估时获评优秀,2024年3月在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范例观摩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25年4月全国典型地区(南方片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九江召开。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改革创新,累计完成水权交易57例,交易水量3600多万方,交易金额近500万元。瑞昌市“水权流转促进水资源向‘增值’流动”做法入选水利部优秀典型案例。大力推广“节水贷”金融产品,开展融资服务19笔,总计授信5.446亿元、放款4.098亿元,均列全省第一。广泛开展节水载体创建,2024年3个单位(企业、园区)荣获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建成省级“水效领跑者”3家、节水标杆企业5家、节水型企业17家、节水标杆园区4个,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二、在农村供水方面
为了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我们立足九江实际,坚持“两手抓”:一方面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地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另一方面对地形复杂、人口分散区域,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加快推动实施县域统管专业化管护。通过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加快完善,运行管护得到系统性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显著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85处,其中千吨万人及以上供水工程113处(含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千人工程48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724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92%、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率达到88.37%,较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05%、7.22%。
三、在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方面
为了打通灌区骨干渠道与高标准农田田间渠道堵点,自2023年至2025年,我市部署开展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行动,总体整治任务27.27万亩已全部完成。今年,我们围绕“渠系畅通、水源充足、灌溉有保障”工作目标,建立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三个清单、一台账、一张图,实行清单管理,滚动排查,动态清零,协同推进。动态排查新出现的问题整治任务71处,涉及灌片3.75万亩,匡算总投资1922万元,计划今年年底前完工。为确保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精准对接,我们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统筹协调,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明确灌区下延要求,项目设计环节将衔接工程纳入建设、管护范围,从“前期、建设、管护”三个环节推动灌区骨干与高标准农田有效衔接。
水,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管好用好水资源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供水、灌溉用水必将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热线问题】

01 市民 崔先生:我是在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村开民宿的,节假日高峰时期,有时候自来水水量不够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以解决吗?

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李松:在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市水利局以“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城乡供水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供水新格局。2025年,指导庐山市以统筹管理、提质增效为目标,推动白鹿镇玉京水厂、温泉水厂、海会元明水厂等3家私营水厂并购,统一交由庐山润泉公司管理,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并通过庐山市国控融资2.45亿元,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体系改造提升工程,针对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高海拔地区,遵循“建大、并中、减小”原则,加快推进联村并网和水站提升工作,推动供水主体互联互通,全力实现供水管网应延尽延、供水居民应纳尽纳,以高质量供水服务为庐山市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水利动能。

针对白鹿镇秀峰村民宿、农家乐聚集区旅游旺季供水不足问题,庐山市在2023年实施了第二水厂管网延伸,率先解决秀峰村大部分村小组及民宿等居民用水难题。针对部分地势较高民宿用水高峰水量小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谋划水厂扩容与增压保障工程。目前,已筹集4400万元启动庐山市第二水厂扩建项目,计划将日供水量由3万吨提升至6万吨,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同步推进增压设施设备建设,加压站选址及方案已确定,7月底前建成投用,届时秀峰村节假日和旅游旺季供水水量小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02 市民 张先生:主持人您好,我是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刚才,水利局领导提到了“节水贷”金融产品,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节水贷”?

市水利局水资源科副科长占铨:2024年5月,江西省水利厅、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开展“节水贷”对于深化节水领域政银合作,推动绿色金融支持节水产业具有深远意义。“节水贷”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节水技术改造、节水装备更新等各类与节水有关的项目。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城镇供水一体化、污水资源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等节水领域。优先支持获得国家级、省级水效领跑者,节水标杆单位和节水型企业、灌区等节水载体创建主体,以及信用评价等级良好及以上企业。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19笔,总计授信5.446亿元、放款4.098亿元,金额均列全省第一。其中,永修县完成全省第一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千万级“节水贷”融资;彭泽县完成全省单笔“节水贷”最高1.5亿元授信;都昌县完成全省单笔“节水贷”最大2.61亿元放款。


03 市民 李先生:我是都昌县的,这两年很多地方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项目,有做一些沟渠,感觉对我们老百姓的田地灌溉方便了很多,想具体了解下这是什么样的政策?

市农村供水服务中心主任余昭里:为提升农田灌溉保障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从2023年至2025年,统筹整合资金,以灌片为单元,尤其是聚焦农业增产增收潜力大、粮食生产能力突出的灌片,开展整治改造提升,旨在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基本解决全省 农田灌溉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专班推进,明确任务。 2023年,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联合成立九江市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行动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并将全市27.27万亩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修水县、瑞昌市、德安县、柴桑区、共青城市、武宁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庐山市等10个县(市、区)。

二是攻坚克难,全力实施。 坚持“灌区下延、高标上接、县级统筹”原则,对项目清单库内的灌区全面实施整治改造提升。一是强化调度, 市水利局负责汇总各县(市、区)项目清单,每两周进行一次进度调度并上报。二是下沉指导, 采取蹲点指导方式,市水利局蹲点指导修水县、德安县,市农业农村局蹲点指导瑞昌市、武宁县。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指导检查10余次。三是资金保障, 2023年、2024年省级补助资金5613万元已全部下达相关县(市、区)。初步估算,结合县级统筹资金,全市三年攻坚行动总投资规模约1.28亿元。目前,三年攻坚行动主体工程已完工,整治任务提前完成。

三是长效管护,巩固成效。 为确保整治效果持久,防止问题反弹,一是组织开展攻坚行动“回头看”,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巩固提升,并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二是建立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滚动式排查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及时动态更新问题清单,实行销号闭环管理。三是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问题动态清零,避免反复出现。


04 市民 宁先生:我老家在修水的山沟里面,节假日有时间就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现在我老家生活用水都还是使用山泉水,想了解下怎么保障用水安全呢?

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忠满:我市山区主要集中在修水、武宁、瑞昌等3个县(市),近几年,我市极端天气频发,特别是2022年,我市发生大范围旱情导致山区农村居民发生饮水困难。近年来,市水利局将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作为核心底线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保障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领导小组职能,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乡镇以及供水单位,全面压实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构建清晰明确的统一服务责任体系。二是强化规范化改造。推动“小散弱”工程全部纳入统管范围,逐步实现农村供水“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同时,在全省率先印发试行《九江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指导手册》,有效规范农村供水管护标准。去年以来,我们聚焦修水县山区供水现状,科学研判,针对性印发十条指导性工作举措,持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项目资源投入和全方位技术支持。水利局分批次派遣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组常驻指导,市领导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实地督导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修水县政府积极筹措1.36亿元资金,并市本级400万元专款用于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开展了408个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实现35个乡镇全覆盖,同时完成225处“千厂树标、万厂整治”任务,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水量的安全性。修水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23年底的88.06%提升至92.61%,涨幅4.5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由74.15%增长至80.42%,提高了6.27%,水质百分之百达标。三是畅通监督渠道。市水利局对全市农村供水监督电话和各县(市、区)农村集中供水单位的服务电话在市水利局网站进行了再公示,并督促供水服务电话公示到村、到组、到户,以便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农村饮水问题;同时,与电信公司合作开通“码上供水”微信小程序,第一时间将停水、抢修等信息告知受影响用水户,提醒提前储存部分水源以备急用,如有缺水停水等情况也请及时向供水单位或水利部门反映,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05 市民 刘先生:我是瑞昌市洪一乡的一名种粮户,在网上看到好多地方都在用做好的渠道灌溉,但是我们村有些水田用的还是土沟引水,我想问下政府会帮我们建渠道把土沟改造一下,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吗?

市农村供水服务中心主任余昭里:您提到的土渠改造需求,政府正在统筹推进解决。主要从两方面保障:

一是正在实施的灌区改造覆盖洪一乡。2024 年瑞昌市开工建设两座中型灌区(邢家水塅中型灌区、红旗青坑中型灌区),总投资2.29亿元,覆盖洪一乡(东垅灌片、西家垅灌片)等7个乡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整治骨干渠道55公里,将现有土渠逐步改造为混凝土渠道或PE低压管道。工程预计2025年12月完工,届时洪一乡农田灌溉保证率将大幅度提升。

二是土渠改造申请路径很清晰。根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分工:骨干渠道(灌区主干渠)由水利部门负责,您提到的土渠若属于灌区骨干工程,可直接向洪一乡政府提交书面申请,由洪一乡政府复核后向瑞昌市水利局提交书面报告;田间末级渠系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可通过村委会向乡镇政府、农业农村部门申请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予以解决。


06 市民 帅先生:我是湖口县城山镇的居民,有时候会看到自来水管网破管了,抢修工人又没有第一时间来抢修,自来水就这样白白流失了,我想问下类似这样的情况要投诉应找哪里?

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李松:农村群众居住较为分散,供水管线长,管网沿公路、农田及河流等地进行铺设,受农村基建项目建设、道路施工和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偶尔发生管网破损甚至爆管等情况。为畅通农村供水问题监督服务反映渠道,及时发现掌握农村供水问题,迅速回应群众诉求,我们会要求供水单位在用户报装时发一张供水服务卡,卡片上面有供水单位的服务电话和水利部门的监督电话,我们市水利局每年会更新梳理全市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落实情况和水利部门监督电话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服务电话,在市水利局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各县(市、区)也将本地区监督服务电话在当地政府网站进行公示,电话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得到。此外,省水利厅与省电信公司合作开发了“码上供水”微信小程序,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反映问题,供水单位会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监管部门在后台也会收到所反映的问题,跟踪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

碰到农村供水方面问题,建议先拨打供水服务电话或者通过“码上供水”微信小程序进行反映,如果供水单位没有第一时间核查解决再拨打行业部门的农村供水监督服务电话,湖口县的监督电话是0792-6321846,九江市的监督电话是0792-8327802,我们将按照《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工作机制》和《农村供水问题处理工作流程》的有关要求,对各类农村供水问题及时进行处置,确保发现一起、快速解决一起,保持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


07 市民 张先生:听说九江正在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请问目前有哪些进展?

市水利局水资源科副科长占铨:2022年12月九江作为江西省唯一设区市入选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获批试点城市以来,我市立足于南方丰水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九江特色的再生水利用配置模式,推动再生水利用配置在九江落地见效。2023年在水利部中期评估时获评优秀,位列全国第八。2024年3月在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范例观摩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全地下+花园式”再生水利用模式在“节水中国行·西安”主会场展出。2024年底,九江市城区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132.88万方,再生水利用率由原来不足10%提升至15.79%,实现预期目标。今年4月28-29日,全国典型地区(南方片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试点工作得到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按照试点工作安排,今年我市将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市区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25%的目标。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主要探索形成了“五+”模式:一是建立“2+N”制度政策体系。修订出台《九江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九江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印发《九江市市区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九江市“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等多个规划,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政策体系、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与考核办法。二是拓宽“政府+市场”投融资渠道。市政府与三峡集团深度合作,采取PPP模式,合资成立九江市三峡一、二期水环境治理公司,全面承担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社会公众多方共赢。三是统筹“试点+示范”工程布局。把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与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紧密衔接,优化组合工程项目,统筹推进污水收集与再生水能力提升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市政杂用示范工程等“三大工程”,实现“再生水管道+城市河网”联网联供联调。四是构建“全地下+花园式”利用格局。创新再生水生产利用方式,建成两河地下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准Ⅳ类标准,直接作为地上双溪公园景观用水和十里河、濂溪河生态补水,大幅缩短输配路径,构建形成节水、节地、节能的再生水产输用一体化利用配置格局。五是搭建“水务+”数字监管平台。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优化升级再生水生产输配监测系统,构建形成基础设施全入库、监测感知全天候、预警预报全识别、运行隐患全诊断、业务管理全覆盖的“水务+”智慧化数字监管平台。



【网络问题】

01 “九江新闻广播”微信平台网友:我是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的,我们所在小组的灌溉渠道因长期遭受进出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型运输车辆碾压,已损坏多年,严重影响了周边多个小组农田的正常灌溉功能。镇村两级每年均采取临时疏通措施,但效果有限,不仅水流流量小,难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求,而且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相关部门帮助对渠道进行修复,保障农民耕种用水。

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忠满:这个农村灌溉的问题,我们会联系共青城市农业农村水利局了解具体情况。如果说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车辆碾压导致涵管或者是渠道功能受损,请开发区有关部门及时恢复。如果是渠道和涵管的设计流量上面的问题,我们将督促共青城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迅速的采取施工措施来及时让它得到改善。我们市水利局也将持续关注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九江新闻广播|2025-06-23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