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用动态
武宁县税务局:为企业塑造纳税信用“金色招牌”
发布时间:2020-12-10  |  专栏:信用动态

   “自良好的纳税信用就是企业的‘金色招牌’,在银行办贷款顺畅多了,纳税信用就如贷款担保‘抵押’。”江西昂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林显花在顺利办完贷款时感慨地说。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武宁县税务局内外联动、征纳合力,加强和优化纳税信用管理,建立规范完整的纳税信用“评价、认定、修复、褒贬”工作机制,在纳税人之中大力营造重视和管理使用纳税信用的良好氛围,得到了纳税人充分肯定和喜爱。

  把政策落到“要点上”。五年前,武宁县清江乡返乡创业大学生朱旭勤,带着村里几十户贫困户一起创办清江瓜瓜家庭农场,成立武宁县朗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19年,家庭农场及合作社仅蓝莓一项创收达80余万元,净利润20多万元。村里农民“土地入股”加盟蓝莓种植,由10多亩发展到100多亩,150多名农民成为合作社“主力军”,并带动周边村100余农民来务工。在今年代表武宁县参加全省劳动模范评选时,因纳税问题差一点“卡壳”。原因是,该企业创办初期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纳税信用等级被评为D级。对此,朱旭勤对自己创业初期的一时疏忽而感到心中不安。于是,便向县税务局提出了修复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要求。税收管理员得到企业申请信息后,立即上门核实企业实际情况,认定该企业纳税记录良好,便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中的有关规定,随即辅导纳税人完成了纳税信用修复的工作,将纳税人纳税信用从D级修复为B级,为朱旭勤顺利参与全省劳动模范评选解了后顾之忧。朱旭勤高兴地说:“感谢税务部门的帮助,企业纳税信用终于修复了,之后要更加规范经营,按时申报纳税,争取能评上A级纳税人”。

  把好利用到“关键上”。大力宣传良好纳税信用的“含金量”,不仅可以为纳税人办税服务需求提供更便捷的“绿色通道”,还能够为纳税人经营融资提高“信用度”。武宁哲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劳务分包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该企业计划通过税务部门推送的江西省银税互动平台贷款。在办理过程中企业反应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尚未发布,收到纳税人反馈之后,税收管理员及时开展企业情况核实,为企业办理补评并将B级评价结果进行发布,使该企业第一时间将良好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贷款信用,顺利地在银行办理了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公司经理王全香介绍,作为企业必须很好地珍惜纳税信用,良好的纳税信用就是企业的“金色招牌”。

  把服务送到“实用上”。不断调整优化“信息采集、级别评价、动态调整、结果应用、异议处理、信用修复”等纳税信用工作制度,精准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开展纳税人纳税信用状况动态评价,及时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有效拓展纳税信用评价管理覆盖范围,助力规范企业涉税经营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深化纳税信用的使用面和作用力,让纳税信用真正用得上、用得好,使企业和个人更加关注纳税信用,更加自觉维护纳税信用。今年以来,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3198余户,其中A级纳税信用企业同比增长68.42%。辅导30余户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修复,同比增长65.2%。

九江新闻网|2020-12-10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