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落户十多年了,德安县多年来的帮扶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企业在这里落户是正确的选择,我们有信心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九江庆腾五金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茂金提到德安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为了营造最优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专心建设和生产,近年来,德安县认真推动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狠抓惠企政策执行,聚焦“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全方位、高层次“保姆+”服务温暖了德安企业家的心。
惠企政策包让企业暖心
“在去年疫情这一块补了我们大概有二十几万,稳岗培训也有十几万,在企业融资小微贷款这一块第一年就给了我们两百万,这些惠企政策对我们帮助很大,让企业顺利地渡过了难关。”提到德安县惠企政策的执行力,江西欣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卫华给予了高度肯定。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德安县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通过梳理和动态更新惠企政策包,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企业稳岗返还、企业小额贷款等惠企政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26.5万元;通过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累计为参保企业减免1311.27万元;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87.68万元;发放专利奖励资金78.75万元;协助企业申请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100.8万元。
日前,德安县启动“优环境、转作风、开新局”活动,打造营商环境一流县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德安县贯彻全省新一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的生动实践。
高效率服务让企业省心
“短短的五天时间,帮我们把手续、证件都办理好了,让我们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我们也可以早日开工建设”。江西聚泵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胡小红介绍,在项目环评报批过程中,德安县生态环境局通过大幅度压减环评审批时间、实行环评审批容缺办理等措施,审批实效从以往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五天,从简从快完成了审批程序。
环评审批程序的大大缩短是德安县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为让企业多一天时间谋发展,德安县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导向,加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干部迈开腿,群众零跑路。截至2021年9月,落实一次不跑办件量3.5万件,落实只跑一次办件量25万件。
今年以来,德安县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印发了《德安县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年改革任务落实工作方案》,全县67个单位共梳理出143条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便民措施,打出了一套惠企利民的组合拳,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全链条“保姆+”让企业安心
为发扬“保姆+”服务精神,进一步擦亮德安县“保姆+”金字招牌,德安县在开展安商服务时,出台“八环相扣”工作措施,大力推行全链条、全方位、全环节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用工难题是德安县在开展集中调研时收到企业反馈最多的难题。为全力破解企业难题,德安县采取网上招聘、直播带岗及大巴车“点对点”送工到企面试,以“线上+线下”组合拳的方式解决企业的用工难题。截至目前,德安县线上招聘38期、 点对点送工到企7次,累计为企业成功输送员工1100名。
除了化解企业用工难题,德安县还将“保姆+”服务逐步向更高层级转变,在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上下功夫。通过精心挑选熟悉企业业务、精通市场行情的干部,常态化驻守企业,着力实现服务的提档升级。对规上工业企业实行“五个一”帮扶,即“一个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支安商队伍、一套帮扶机制、一抓到底措施”工作机制。
为了当好企业参谋助手,德安县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企业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帮助德鑫纺织、上好佳等17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引导支持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拳头产品”;加快项目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聚集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德安县暖心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投资兴业,1∽10月,共签约项目42个,合同金额265.49亿元,其中“5020”3个。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生长力。在前不久召开的德安县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德安县确立了“强工兴旅、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幸福宜居”发展战略。未来五年,德安县将持续在做优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在一流的营商“软”环境中培育德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再现德安工业重镇荣光,为“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贡献德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