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书费、资料费、报名费、上缴保证金……
获取信息慢、投标程序繁杂、保证金难退……
这既是供应商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的“痛”,也是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难”,特别是政府采购的投标保证金,既推高了供应商的成本,也增加了政府的管理难度。
为此,我市不断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引入“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省率先取消政府采购保证金、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切实为投标企业减轻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很大程度上解决政府采购领域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助推政府采购工作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在中标后要求规定的时间内退还,但实际因各种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兑现。我们常去催退款也麻烦,只能等着。”一旦遇到拒不退还的情况,供应商不得不走上诉讼之路,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通过法院判决才能要回保证金,对企业的资金流动非常不利。
“政府采购保证金制度是在招投标中制约供应商的一种监管手段,但退还保证金流程很多,需层层审批,一旦遇到开标密集的时候,工作量非常大,难免会出现遗漏或者没有及时退还的现象,招标公司一旦没处理好就可能面临涉诉,我们真的不愿收这个款。”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道出其中难处。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市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精心梳理挑选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供应商投标负担”这一课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列入了项目清单,提上了议事日程。
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市财政局坚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走访讨论、考察调研、专家认证,一步一个脚印清晰向前挺进,一个个成果转化为现实:
2021年3月15日,下发《九江市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
2021年6月7日,制定《九江市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
2021年7月27日,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印发《进一步降低供应商投标负担全面提升政府釆购营商环境的通知》……
全面取消政府采购保证金、开通远程开标、简化投标资格证明材料、建立代理机构超市……22项举措掷地有声应运而生,改革涉及采购流程、投标成本、供应商权益保障、服务质量提升等多个方面。
创新监管机制 助推诚信经营
“零成本”投标、“零跑腿”服务,投标企业减轻了负担,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减轻了工作量。2021年7月27日,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供应商投标负担全面提升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通知》,明确规定免费提供采购文件、取消政府采购保证金。
“仅用1个月的时间,清退违规收费291.78万元,清退率93%。”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免费提供采购文件,坚决纠正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违规收费行为,任何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标书费、资料费、报名费等费用,对违规收取的费用必须退还。同时,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全面取消收取供应商投标(响应)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仅3个多月的时间,全市就有761个政府采购项目,惠及供应商2839家,免交保证金6237万元。此外,通过推广“政采贷”信用融资服务,鼓励中标供应商凭采购合同申请贷款,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远程开标、异地评标,全程电子化和无纸化交易,取消现场报名环节、网上无障碍免费下载采购文件、网上编制投标文件、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解密投标文件,实现全程交易“零跑腿”服务。
提高预算预留份额比例加大中小企业中标率、加快合同资金支付、建立代理机构超市……一系列举措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全面优化了九江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然而投标一旦没有保证金进行制约,就容易引发供应商恶意投标的现象,影响政府采购项目推进。为了防止出现市场乱象,我市颁发了《九江市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管理细则》,列明了供应商失信行为的情形,并规定供应商的诚信评价初始分值为100分,发生一次严重失信行为扣50分,记录不良行为一次,列入“九江市政府采购供应商黑名单”,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发生一次一般失信行为扣5~10分,79分以下的供应商评价为三星以下等级,将建议采购人谨慎选择,构建了以诚信为核心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段谟浩 谢金彪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沈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