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为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落实落地,瑞昌市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组合拳”,通过强化政策宣传、细化部门协作、深化银企合作、优化产品创新等举措,激荡金融“活水”,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拓展宣传渠道
大力提升金融政策知晓率
牢固树立“政银联动抓宣传,突出重点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格局,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现场咨询。金融系统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重点产业“金融三进”行动,现场讲解金融产品、解读贷款流程,指导企业整理贷款申请材料。二是送策入企。行业部门组建“进民企纾民困”金融顾问团,进园入企面对面宣传政策性融资担保、抗疫情助市场主体纾困等金融政策,全面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金融优惠政策。三是集中宣讲。举办2场现场宣讲会,为企业进一步详细解读抗疫情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三十条政策措施中金融方面惠企纾困政策,如贷款利率LPR上浮比例、倒贷及担保费率下调等,详细解答与会人员现场提问,帮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共为320家企业投放贷款331笔5.76亿元。
注重部门联动
着力提升项目信息共享率
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加强线上联动,依托“赣政通”金融服务专区、“信易贷”平台等,通过政银企联动工作模式,以“金融撬动、政银联动、企业互动”为宗旨,将政务数据及其他数据相结合,突破传统金融机制限制,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全面掌握新落户开工项目、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产业项目相关情况,定期与发改、工信、商务、经开区、码头工业城、大唐新区等主管部门沟通,统一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融资需求“白名单”,建立信贷需求台账。定期推送至各银行机构,银行结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特点,有的放矢,“一对一”摸底跟进、上门服务、主动对接,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共梳理出相关项目信息221条。
深化银企合作
极力提升信贷投放成功率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融资需求,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企业在会上介绍自身经营状态、纳税、财务管理情况,及具体的融资需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银行机构推介金融产品、宣传金融政策、介绍信贷投放流程、手续及所需材料。双方面对面交流沟通,现场促成银企达成融资意向,切实提升融资效率和精度,也大大缩短企业融资的时限。同时,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我市不断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构筑以纳税信用、履约诚信、经营行为、场景特征等指标为主的新型信贷量化评估体系,实现风险可预警和可控制,建立能贷、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有效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今年共组织召开重点产业政银企对接会5场,10家驻市银行及6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会,企业提出融资需求达2亿余元。截至目前,瑞昌市各项贷款余额24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6.46亿元,同比增速13.17%,各银行机构共为624家企业发放贷款金额34.94亿元,其中政府性融资担保共为110家企业投放贷款25033万元。
创新融资产品
全力提升信贷审批时效率
为方便企业融资,各金融机构引入大数据评价体系,纷纷推出了多种线上贷款产品,企业可通过手机银行APP在线申请、支用、还款,秒申秒批秒贷,即时可用,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无需跑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贷款的界限,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实现了信贷业务“掌上办”、“指尖办”。瑞昌市金融机构还积极探索开发符合中小微企业经营特征、生产周期和产业特点的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专利权、商标权等质押融资贷款,推广“云税贷”、“收支流水云贷”、“商户云贷”、“善担贷”、“科创贷”等供应链贷款产品。同时,根据我市“3+N”产业特点,瑞昌市还特推出“木业家居信贷通”、“LED产业信贷通”等特色金融产品,通过扶持产业发展,以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引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努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将为瑞昌市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实现瑞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