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14万亩,以稻茬麦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彭泽、湖口、柴桑区、濂溪区、瑞昌等沿江地带。受播种期干旱影响,小麦整体长势弱于常年。预测2023年我市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需要重点监测防控的病虫害有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红蜘蛛以及地下害虫和粘虫等。请相关地区务必引起重视,加强小麦病虫害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做好防治指导工作,特制定如下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做到雨停地爽,沟无积水。根据小麦长势平衡施肥,孕穗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科学用药防治。
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呻嗪霉素、四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当发病中心蔓延,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或抽穗至扬花期,主动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实施一喷多防,可选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己唑醇、氟环唑等药剂及时大面积统防统治。其他复配药剂可选择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井冈·戊唑醇、井冈·叶菌唑等。重病田,或遇持续阴雨,隔7-10天再防治1次。
白粉病:病茎率15%—20%或病叶率达到5%-10%时,结合一喷多防兼治。
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可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井冈·氟环唑等药剂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防治。
麦红蜘蛛:当平均每33厘米单行长达200头时,可选择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蚜虫:百株蚜虫量达800头以上,可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或植物源农药,重发时再选择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
粘虫、地下害虫:可选择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等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
3、其他: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可选用氨基寡糖素、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或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面进行喷施,增强植株的抗病和抗逆能力,可提高小麦产量。
注意事项:为克服雨天雨水冲刷影响药效的矛盾,或是选用植保无人机实行统防统治时,在喷药时加入有机硅增效剂以保证和提高药效。以上药剂具体用量请参照说明书进行,注意轮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