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网上贷款也成为了许多人提前消费时资金来源的一种选择方式,这就像几年前用信用卡一样,无论如何,只要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花得就是舒服,就是潇洒。
所以就有很多人看准这一商机,投资到网贷行业中,无论是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各大手机软件商城中,所有的网贷平台产品数量要大于300个!其中充斥着很多非正规的,尤其是声称小额贷款、借款周期短、,但利息却非常高的平台。但是还有一种比这些平台更可恨的就是网络贷款类诈骗!
他们利用了人们缺钱贷款的急切心理,骗取人们的信任和钱财,这对于原本已是囊中羞涩的借款人来说,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据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统计,今年1-9月份,全市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网络贷款诈骗占到总案件数的24.9%,排名各类诈骗手段的第一位。今天,厦门警方梳理警情,向市民揭秘今年以来网贷诈骗的三宗“最”,了解骗术的新动向。
一宗“最”:最直接的骗局
交钱放款?收钱走人
个体商户周先生近期因资金周转困难,便产生了在网上贷款的念头。前段时间,周先生在几个网上贷款平台填写了个人贷款申请。9月27日,周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小额贷款公司“客服”电话向其推荐贷款。听者有意,周先生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说要先缴纳“保证金”15000元,等贷款办下后把钱返还,并给了周先生一个银行账户。周先生照做给对方转账15000元。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骗子并未打算就此罢手。对方说为了验证周先生的还款能力,要提供“银行资金流水”,让周先生再次转账30000元。周先生转过后就发现自己的微信被“客服”拉黑了,其这时才意识到被骗。
周先生遭遇的是网贷骗局中最传统、最纯粹的骗术,当你开始办理网上贷款时,骗子会以缴纳一定的“保证金”、“银行流水”的理由要求你转账汇款,否则不放款,一旦你把钱打过去,对方立即就会把你拉黑。这种贷款诈骗被称作“纯骗贷”,即以低门槛发放贷款的名义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等,但到最后一分钱也不会给你。
二宗“最”:最仿真的骗局
假网站、假APP博取信任
10月7日,罗先生接到一个自称“网易速贷”的客服电话,电话里,对方询问罗先生是否需要贷款,如果需要可以添加QQ进行下一步办理。因为罗先生之前确实有在不少平台上填写过贷款申请,便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客服”QQ。
接着在QQ中,罗先生与“客服”商量好了具体贷款“事宜”——贷款1万元,还款期限半年,利息百分之六。随后,“客服”便发送了一个“网易速贷”APP的链接给罗先生,让罗先生下载并完成注册。
当天下午,“客服”联系罗先生,称“贷款审核已通过,公司需收取贷款额度的百分之16作为包装费”,在罗先生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了1600元后,“客服”还发来了写着罗先生个人信息的“贷款合同”,这让罗先生更加相信对方了。
不一会,“客服”称罗先生贷款申请成功,可以自行到APP上先行提现5000元,但当罗先生想要提现时,APP上却显示“无法识别正确卡号,请联系客服处理”,罗先生赶忙联系“客服”,“客服”称是因为罗先生注册用户名时填错了个人信息,公司后台怀疑罗先生在“骗贷”,所以提现失败了,必须缴纳2000元的“保证金”才可以放款。
可在罗先生又向对方账号转了2000元准备提现时,发现APP仍然提示“提现银行卡信息不符,导致转账失败,资金冻结”,这次“客服”称是因为罗先生银行卡的“征信分不够”,更是向罗先生发来一份有着罗先生个人信息的《贷款账户认证及解冻贷款账户的通知》,要求罗先生转账5000元作为“认证保证金”。
在转完5000元“认证保证金”后,罗先生突然意识到明明是自己贷款,怎么整个过程中都是自己在转钱,罗先生便向“客服”提出自己不贷款了,但“客服”又要罗先生缴纳一笔5000元的“违约金”才能取消贷款,这时罗先生赶紧报警。
罗先生遭遇的这起案件中,骗子事先制作出这款“网易速贷”APP(民警下载这款APP时,手机已经提示该款软件被大量用户举报, APP已无法下载)、“贷款合同”以及所谓的“贷款账户解冻通知书”,为的只是增加诈骗的欺骗性。警方判断,罗先生下载的这款“网易速贷”APP,实际上是款彻头彻尾的虚假APP,即使罗先生按“客服”要求缴纳了所有“款项”后,对方承诺的10000元额度也不可能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中。而网上充斥的不少贷款APP,很多情况下,也是借着APP的名号,从后台获取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三宗“最”:最憋屈的骗局
正规平台借钱转给骗子
10月9日,近期正有贷款需求的徐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有信贷款”的业务员电话,电话称徐女士之前在网上提交的贷款申请没有获得通过,询问徐女士是否有考虑申请自己公司的贷款。回想起自己确实有在其他平台填过申请,并离自己信用卡还款日期越来越近,手头吃紧的徐女士便向对方提出贷款2万元的申请。
随后,“业务员”让徐女士添加“操作员”的微信进行具体贷款业务申请。添加成功后,“操作员”让徐女士下载一款贷款APP,并让徐女士在上面申请贷款。而当徐女士按APP上的指示成功地贷到8000元后,“操作员”谎称是自己公司“后台操作”才让徐女士这么快就能贷到款的,并向徐女士索要“返点费”——贷款金额百分之十。徐女士孰不知,这款APP是正规贷款平台,是依据徐女士提供的身份材料向其放款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后台操作”的情况。就这样,徐女士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800元后将8000元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中。原本已经“落袋为安”的徐女士,这时又收到“操作员”的信息,称为了后续贷款操作,徐女士要把8000元转给自己,“公司走个程序,事后会返还”。眼见之前成功贷款,而且自己还需要12000元的资金,徐女士便把自己从正规APP贷来的8000元转给了“操作员”。转完后不久,徐女士便发现自己的微信被“操作员”拉黑了。
徐女士遭遇的骗术,骗子“借用”正规贷款平台作为自己的行骗“工具”,待到徐女士在平台成功贷款之后,骗子又谎称是自己公司“后台操作”徐女士才能成功、快速贷款,随即向徐女士收取“返点费”,之后又利用徐女士想贷更多钱款的心理,以“走程序、做流水”的理由让徐女士把自己贷款所得转到骗子的银行卡中。
受害者以男性居多 骗术有两个“共同点”
骗子“专盯”缺钱的人
据打击治理中心统计,今年以来的网络贷款案件占到总警情数的24.9%,从性别上看,男性居多占到近七成;从年龄上看,20—40岁的年轻人群占79.7%;从职业上看,个体户、无业人员占到近半数。
以往此类骗术中,骗子多以能提供无抵押贷款为名在网上弹窗广告、QQ群发布虚假信息,寻找急需用钱的人群作为目标实施诈骗。而今年以来,骗子从“广撒网”式诈骗变为“点对点”式诈骗,即主动联系那些有资金需求的受害者,除了像周先生遭遇的骗局那样,骗子直接以缴纳“保证金”、“资金流水”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外,骗子可能会让受害者下载指定的贷款APP,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诈骗的欺骗性,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取受害者的更多个人信息,为后续的诈骗提供基础,随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号转账汇款或通过获取受害人手机捆绑信息和验证码将受害人卡内钱财转走。
同时,警方在梳理网络诈骗警情时也发现,此类骗术出现了两点共同点:
1、大多数受害者均有主动申请贷款经历。经回访大量此类案件受害者发现,现今的网络贷款诈骗警情中,多数受害者接到网络贷款诈骗电话之前均有主动在平台、APP填写贷款申请。据警方推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到网贷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从而拨打受害者电话实施“点对点”式诈骗;
2、“放款前缴款”的款都转到个人账号。据民警统计,此类案件中,除了受害者在骗子的“引导”下,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报给骗子从而导致个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被转走的情况,其余骗子向受害者提供的银行账号均为个人账号。如果骗子自称的贷款公司确有贷款资质,也不存在将资金转到个人账号的情况。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确实需要贷款,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其次,办理贷款时预付利息和保险等要求都是不符合贷款规定的,当对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资金时,要特别警惕。多数网络贷款类诈骗的受害者本身确实有资金需求,那么各位更需要地方贷款类诈骗,防止越贷越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