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治理 >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此类骗局再次来袭!有人被骗30多万
发布时间:2020-08-03  |  专栏:风险提示
 对于网贷

  很多大学生心里已经有所防备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

  躲过了网贷平台的坑

  还可能遇上以“注销网贷账户”为套路的诈骗

  “办理过校园贷,国家要整治学生贷款”

  “账户还是学生身份,需要注销用户信息”

  “贷款账户不注销会影响征信”

  ……

  近期

  骗子利用以上话术大肆行骗

  受害人多为“90后”毕业生或在校生

  该骗局被称为

  “注销校园贷账户”诈骗

  典型案例

  01

  5月25日下午,江门开平警方接到陈某报案称,其被人以“注销校园贷账户”的名义诈骗了6.7万余元。

  据陈某讲述,当天下午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360借条”的“客服”,并说陈某在读大学期间注册并使用了“360借条”,现政府政策有变,需要注销账户,否则会影响他的征信。

  “客服”在电话里准确地说出了陈某的姓名和就读的大学校名,陈某信以为真,添加了“客服”提供的QQ号为好友。

  随后,“客服”让陈某下载“360借条”APP,将8100元额度全部借贷后转到陈某银行卡里,再转到“客服”提供的银行账户内,这样才可以注销“360借条”中的账户。

  陈某按照“客服”要求,将8100元借贷出来转给对方。“客服”又声称陈某名下还有好几个校园贷账户,要按照上述操作全部注销。

  为避免影响自己的征信,陈某在“客服”指导下又下载了“中邮钱包”“小米金融”等APP,一共提现6.71万元,并全部转到了对方提供的不同账户。

  当“客服”再次指示他下载另一个贷款APP时,陈某才意识到被骗,随后立即报警。

  02

  6月13日,家住深圳市宝安区的张某接到一名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张某大学时注册过“京东金融”的账户,因为国家要整治学生贷款,如不注销账户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并称可帮助张某注销账户信息,以及关闭“京东金融”的借贷通道,但需要张某先把“京东金融”里的额度清空,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再转至客服公司的财务账户。随后对方提出和张某互加好友,告知其如何具体操作。

  按照指示,张某打开“京东金融”APP,提现4.05万元到建设银行卡,再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这时,对方反馈说张某的学生账户还关联了其他借贷平台,要一起清空额度才能注销。在“客服”指导下,张某下载了所有指定的APP并转账近32万元。

  嫌疑人发给张某的“身份证明”。

  对方表示,会将对公账户收到的钱全数转至张某私人账户,但需花费些时间,晚些再和其联系确认是否到账。之后,所谓的“客服”就再也联系不上了。后知后觉的张某这才发现被骗,遂前往派出所报警。

  03

  6月20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大学毕业生林某也遭遇此类诈骗,被骗2.5万元。

  当天18时许,林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归属地显示为湖南某地。电话中,对方自称是“爱又米”贷款平台客服。当对方说出林某的身份证号和“爱又米”账户注册时间后,林某相信了对方。而对方接下来的话,却让林某慌了神。

  “由于你在我们平台注册过网贷账户,若长期没有注销的话,会影响你的个人征信,影响到以后贷款和买房,如果想注销账户的话,我这边可以帮你代办。”对方语气严肃,丝毫不给人思考的空间。林某担心就此惹上征信麻烦,便添加了“客服”QQ,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操作。

  “客服”随后让林某下载了“去哪儿旅行”“小米贷款”“滴滴出行”三款APP,并要求其在注册账户后进行贷款,将其中的可借额度清零。林某照办后,“客服”又要求她将所贷到的钱款提现到个人银行账户上。最后,对方要求林某将贷款转到指定账户,以“转账成功后,公司会帮忙注销账户,且转账金额也会自动退还”为由,将林某贷出的2.5万元全部骗走。

  套路解析

  简单概括此诈骗套路

  就是先拼命骗你去贷款

  再骗你把钱打给他

  01

  心理攻势

  嫌疑人往往冒充贷款平台的客服,通过添加微信或qq好友的方式,向受害者展示自己的工作证、身份证、公司执照等。

  如果受害人有校园贷经历,对方掌握了其精准信息,又套用“官方客服”身份,受害人很容易对其产生信任。同时,受害人又担心自己的个人征信真的出现问题 ,心理便产生了动摇。

  即使受害人没有校园贷经历,骗子也会称受害人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有贷款记录,需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02

  “额度清零”

  所谓“额度清零”,就是骗子声称的需要将受害人注册过的网贷平台上现有的贷款额度全部提现,清空信用额度,否则无法注销记录。

  骗子还会对没有校园贷经历的受害人称,为了防止身份信息再次被冒用借款,需要对多个平台进行注册、借款提现,以防他人冒用身份借款。

  03

  “安全账户”

  最后一步,是把提现的金额转到骗子的账户上。

  按照骗子的指示,要把以上“额度”全部打入公司的“安全账户”进行监管,网贷记录注销后,这些钱会返回受害人的账户。

  然而,当受害人真的把钱转入了所谓的“安全账户”后,“客服”便会将受害人拉黑,再无消息。

  警方提醒

  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按时还清货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同时切记个人征信无法人为修改。

  一旦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登录官方平台向官方客服咨询。

  一旦被骗,要保存相关材料,立刻报警。

  除了提高警惕

  还要对常见的电诈手段有所了解

  以最大限度避免被骗

  常见的电信诈骗

  01

  网络交友诈骗

  这类诈骗又被称作“杀猪盘”,不法分子将通过网络和受害人建立感情的这一过程称之为“养猪”,将实施诈骗的过程称之为“杀猪”。面对网络那头的“甜言蜜语”和利益诱惑,受害人往往会失去理智,从而轻易地相信对方。其实网络上所谓的帅哥美女,背后可能是一个个磨刀霍霍的“屠夫”。

  提醒:网上交友,谈感情可以,但千万别谈钱!

  02

  冒充身份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微信或者QQ等通讯工具,或冒充公检法等机关的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要对受害人名下的资金进行清查为由实施诈骗;或冒充公司老总,以在外开会不方便接听电话为由,向公司财务人员通过QQ下达转账指令,从而实施诈骗;或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以你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进行赔款为由实施诈骗。

  以上几种诈骗手段,不法分子都会制造各种各样的场景,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相信其所扮演的角色,一旦相信了对方,就会落入对方的陷阱。

  提醒:如果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就算对方能准确地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也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一定要多方核实,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或者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能提供自己的验证码。

  03

  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不限制工作时间,不限制工作地点,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这样的广告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或看到过,在这里向大家郑重提醒,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切勿参与!

  提醒:网络刷单勿参与,扫码骗钱是目的;足不出户赚大钱,网络刷单是骗局。

  04

  网络贷款类诈骗

  骗子通过电话、网络等各种渠道发布无抵押、无担保、零手续费、快速放款等极具诱惑的贷款广告,部分有资金周转需求的人往往会被吸引,从而落入圈套。骗子会以收取保证金、手续费、验证还款能力等为由,不断要求你进行转账,让你越陷越深……

  提醒:凡是在未放款前以任何理由向你收取费用的绝对是诈骗。

  来源 警民直通车上海 羊城晚报 网信江门 闽南日报 每日甘肃

信用福州|2020-08-03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