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考试结束到高考招录阶段,招生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老套路和新花招不断结合翻新,现在柳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网警小编带大家了解这一阶段的系列骗局,希望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能有所帮助。
骗局一: 拒绝相信所谓的“内部指标”和“特殊关系”
案例:去年7月中旬,考生王某由于高考成绩差,只能选择读个“三本”,王某和家人都心有不甘。这时,王某的家人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在电话中称,他与某某大学的领导关系很“铁”,能通过这个“特殊渠道”在“内部指标”上动点手脚,保证可以帮王某上“二本”。王某的家人信以为真,为帮求学心切的儿子圆大学梦将50000元汇到了对方账户上,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到对方。
网警提示:很多招生骗子自称是高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从而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财。现在都是电脑录取,程序正规,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是无法私自提档办理入学手续的。请广大家长切勿病急乱投医,以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骗局二: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近年来,许多不法分子通过向某些非法途径获取被害考生个人招录信息,通过伪造招录网站或者伪造录取通知书告知受害考生,让考生按照虚假网站上或者“录取通知书”上提供的银行账户提前缴纳学杂费,骗取考生的钱款。
网警提示:考生一定要通过官方途径查询录取状况和通知书状况,不要轻信不明网站录取信息或者自身未填报的所谓院校所投递的录取通知书信息,要通过官方途径核对录取信息是否正确或者通知书是否与高校公布的款式一致。对于不明招录网站上和通知书上提供的银行账号、电话等也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骗局三:“奖学金”、“助学贷款”骗局
案例:山东考生小徐因家庭经济困难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助学金,随后便接到诈骗分子电话,对方谎称即将发放助学金,让其拨打所谓的“国家财政部”拨款电话,随后电话中对方通过报小徐家庭信息,按照话术一步步打消小徐疑虑,诱骗小徐将全部学费9900余元转到自己指定的账户。安徽考生小李的家长接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你好!我是××教育局,恭喜你的孩子获得高考奖学金5000元。麻烦你提供银行账户及身份证,直接转你银行账户。”
网警提示: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往往通过非法途径收集到公民个人信息,再冒充国家教育部门或者社会爱心机构企业,以发放奖、助学金、帮助办理助学贷款为名联系受害人,再以收集到的受害人个人身份、家庭成员等信息,按照话术本套路一步一步骗取受害人信任,诱骗受害人将钱款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转移到诈骗分子指定的账号,对于来路不明的银行账号、电话等也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来源:柳州网警巡查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