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日前向一家花鸟市场开具3万元的控烟违法场所罚单。据悉,这是2017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生效实施后,上海执法部门开出的首张“顶额罚单”(8月6日《广州日报》)。
这家花鸟市场物业管理方接到的“顶额罚单”,是按照上海市控烟条例开出的最大额度的经济处罚。面对这张3万元的罚款,不知道这家物业管理公司会不会觉得“冤枉”,毕竟在一些人看来,不过就是在公共区域没有设置统一的禁烟标识,在楼道内发现了烟蒂,同时又在总经理办公室发现了烟灰缸等烟具而已。
但是在执法部门和多数网友看来,这家物业公司被开具“顶额罚单”,其实一点也不冤。首先,上海市的控烟条例对公共场所的控烟举措有着详细的规定,但是这家花鸟市场的物业管理方不但置若罔闻,而且同时违反条例中的多项规定,根本没有采取有效的控烟措施。其次,早在2019年1月,这家花鸟市场就因为在禁止吸烟的场所设置烟具,未履行禁烟义务等问题而被处罚2500元,意味着其是有“前科”的,所以此次控烟违法行为属于“再犯”和“顶风作案”。
对这家涉嫌违反控烟条例的物业公司给予3万元的“顶额罚单”是多了还是少了,见仁见智,但是通过这件事,却带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和警示,那就是控烟就是要动真格,就是要拿出实打实的处罚措施,把控烟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实际上,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控烟的法规、制度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制定和出台控烟条例。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都是空有条例,没有落实,结果就是控烟工作的局面迟迟难以打开,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仍旧不断有人吞云吐雾,社会整体吸烟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而“顶额罚单”的开出,显然让被处罚者感觉到了“肉疼”。
但罚款不是目的,是为了通过罚款让单位、个人真正把控烟举措落到实处。但是就控烟工作来说,罚款确实是比较有效的控烟举措,所以既然各地已经制定了控烟条例、控烟措施,那么就要把法规条例和各种措施落实到位,让其发挥真正的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