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治理 >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5年还清300个朋友借款的诚信姑娘“身价不菲”
发布时间:2020-08-13  |  专栏:风险提示

4年前,一位姑娘家中突遇变故,为了救急,她通过社交网络找到300位朋友,向每个人借了1000元,并决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按顺序每个月还5个人,5年还清。300位朋友对这位姑娘很是信任,她也信守承诺,提前两年就将这笔雪中送炭的借款还清。

  300个1000元就是30万元,一笔不小的数目。姑娘分散借钱,是其智;5年按计划还钱,是其信。300位朋友,认识的、辗转认识的抑或不认识的,短时间内能借钱给女孩,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位姑娘平时就讲诚信,就像是“在诚信银行里存足了钱,这次救急来取款”。

  在笔者看来,这位姑娘和她的朋友们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课。这位姑娘坚守个人信义,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当今社会最值钱的东西——诚信。她和朋友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社会不缺感动,关键在于发现;社会不缺诚信,关键在于坚守。

  人无信而不立,“小信成则大信立”。诚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可否认的是,在商潮涌动的现代社会里,一部分人往往将诚信抛在脑后,欠债不还的有之,欠薪不付的有之,欠款跑路的有之……相比之下,这位姑娘和朋友们放射出的诚信之光、友善之举,让我们心灵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温暖!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毋庸置疑,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营造崇德向善、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还是政府、社会纷纷建立征信系统,合围“老赖”,“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说到底,都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这些年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让诚信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

  在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谈到社会失信问题时指出,当前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的同时,要重点完善“让守信者处处受益”的体制机制,将广泛推广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游、信易行、信易批这样的信用创新产品和服务,让“诚信”成为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可变现资产”。这就意味着诚信不再只停留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层面,而将成为一种资格认可和物质财富,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守信者不但能赢得社会赞誉,同时也可以获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收益。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培育之、践行之,靠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充盈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空间。


信用福州|2020-08-13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