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治理 >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上海监管提示“炒鞋”平台风险
发布时间:2020-08-17  |  专栏:风险提示
        近日,上海金融监管部门对“炒鞋”及其平台进行风险提示,防范金融风险。
  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称,近期,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并要求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其列举了10余个“炒鞋”平台,包括毒、Nice、斗牛、当客(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上海金融监管部门指出,这些“炒鞋”平台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行为值得警惕。
   上海金融监管部门亦关注几大问题。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金融风险;三是操作暗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因此,上海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提示,要求机构要提高对“炒鞋”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相关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止“炒鞋”乱象事态蔓延,防范群体性金融事件,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发现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此外,机构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的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结合外部公开信息等,提高分析研判能力。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切实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
信用福州|2020-08-17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