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用动态
九江市委编办“三驾马车”,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8-09  |  专栏:信用动态

近年来,市委编办立足自身职能,严格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职责,持续在政策宣传、依法行政、监督管理等方面发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

一、多维发力,强化政策宣传

不断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持续营造社会诚信文化氛围,围绕建设“信用九江”的总体目标,明确工作责任任务。一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础保障和有力支撑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办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精神,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贯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全过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市“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实践路径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落实,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好各单位办理各类登记事项及年度报告公示等事项时机,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事业单位法人“双随机、一公开”等政策法规,强化对事业单位信用建设工作的提醒和警示,推动事业单位诚实守信开展业务活动、高效优质提供公益服务。

二、规范登记,强化依法行政

一是规范登记管理。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坚持“规范程序、严格审查、依法登记”原则,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事业单位法人办理各类登记事项中的信息核查,严把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规范性、资质认可的有效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依托“九江赋码登记业务平台”,全面公示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证书补领等信息,促进事业单位依法规范自律履行公益职能。二是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登记赋码管理,推行服务承诺、流程公开、一次办结等服务方式,编制《事业单位登记服务指南》、绘制业务流程图在网站公开,畅通服务渠道,主动收集整理共性问题,变“被动解答”为“主动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确保“一次性”办结,做到“10分钟内取件”。对信用良好的事业单位实行“容缺受理(办理)”,涉及机构批复、职责调整、任免文件等不影响后续审查和判断以及可以通过政务平台取得材料,在由申请单位书面承诺按商定时限补正的前提下先行办结。在注销和新设立时,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对关系行业运转且工作职能存在承接关系的事业单位“先设立、后注销”,允许其举办单位承诺期限内先进行设立登记,待人、财、物划转衔接等问题解决后,再办理原事业单位注销手续,有效避免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暂停。三是强化信息共享。积极支持“信用九江”中文域名注册和“信用九江”网站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专用标识。加强信用信息的协同应用,实时完善更新法人基础信息,归集事业单位登记公告、年度报告、登记事项、监管情况等信用信息,定期推送市政务平台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增加公众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刊载信息的渠道。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和机关群团赋码信息的动态管理,清理市直、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多头登记行为及重错码问题,完成我市存异的30家单位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找核实比对工作。

三、严格监管,强化约束力度

一是开展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加大主管部门的参与力度,落实“双重审核”制度,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先行由举办单位负责审查,并签署保密审查意见。登记管理机关重点对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否具备法定代表人资格、法人年度报告规范性、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以及资产负债表等方面进行审核、复核。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逐一电话问询,分析原因,要求事业单位和举办单位对填写报的数据负责。对填报内容不全、信息不符的报告书退回修改完善,确保年报内容准确详实后予以公示。二是突出公示信息核查。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依托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建立抽查对象名录数据库,将本级核准登记和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委托代管的事业单位纳入随机抽查对象范围,按照1%-3%的比例随机抽取核查对象。重点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年报公示信息、业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对比核查,切实摸清事业单位依法履职和规范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原因,指导事业单位整改到位。核查结果通过中共九江市委编办网站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事中事后有效监管,进一步提升诚信建设水平。三是持续借势用力。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加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工作,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机构编制审核相结合,凡涉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事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均全程参与,事业单位法人变更、职责调整、法定代表人职务调整等相关文件由业务科室同步转送登记管理机关,登记赋码工作与人员编制调整事项同步办理,同步到位。对比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和实名制管理平台数据不一致情况,全面清理僵尸事业单位,从源头上保证登记管理数据准确。


|2024-08-09

文章搜索